標籤彙整: 浸會大學畢業生

klavier:從一開始踏足八樓,我嗅到的就是這個味道,屬於人的味道

相片的故事:幾年前,有一場關於新自由主義的電影放映會在中環匯豐總行的公共空間放映。社運電影節遭到保安的暴力驅趕。連續幾個晚上,不同團體組織的朋友聚集到自治八樓商討對策,更重要的是,進行情感上的互相交通和支援。每個晚上聊天深夜,我要搭通宵小巴回家。小巴穿越隧道,時速80,涼風習習,是運動的快意。

klavier

 

2008年,第一次接觸到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觀看的是關於紮鐵工人的抗爭。那時候還沒有聽過什麼是自治八樓。2010年,反高鐵抗爭過後,再次和電影節和八樓結緣,我成為了他們的共工(那是社運電影節第一年嘗試招收共工)*。在某次讓我印象不太深刻的「偽。面試」之後,我進入這個奇怪的什麼都講求「共同」的電影節團體。那次「偽。面試」,其實是電影節籌委和共工報名者的見面會,就在八樓。說是見面,倒不如是互相嗅嗅各自的氣味。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在彌敦道徘徊了好一陣子才找到這座大廈,走進逼仄的電梯,到了八樓,走進這個不算太寬敞的空間。說這裡不太寬敞,可能因為裡面放了太多東西。到後來我才知道,這些「東西」就是各種公民社會運動的資源基礎。這裡的傢俱很有趣,像是各種風格的拼貼,也許是因為有不少看得出是二手物吧。當天的見面對於我已經印象模糊,只記得當時看了幾段片,聊了不少。但我仍能清晰記得的,是那透過鐵窗透入來的橘黃色的午後陽光,還有巨大抽氣扇的嗡嗡聲。之後幾年我與八樓以及其他團體的合作,也許就是因為當天大家都覺得臭味相投吧。我散發的是什麼氣味我倒不清楚,但我記得那個房間透出的淡淡煙草香。

 

老實說,當共工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共工只是一個名字,指涉的純粹只是這個人第一次參與。「共工」和「籌委」一樣,參與全部的討論和行政工作,選片,討論,設計放映活動,聯絡場地,做宣傳,等等。起初兩年在電影節的參與可謂是渾渾噩噩,畢竟,很多合作和工作形式並不是我所熟悉的,例如「冗長」的討論,某些用字也可能討論一兩個小時,又例如觀看一些真的是「很悶蛋」的電影,六個小時講述南美洲革命,真是「挑戰人類耐性的極限」。但是有趣的是,那個六小時的電影卻是我至今難忘的一次觀影經歷,在理工大學一個班房,十來個觀眾,放映的中間有吃飯休息,到後來居然是幾乎所有觀眾都留到最後,並參與映後討論。那部紀錄片很震撼,史詩式的敘事。那次放映也很震撼,讓我知道這個世界居然有人被這些「挑戰人類極限」的紀錄片所吸引。在主流商業社會以外,在商業邏輯以外,原來有很多可能性,原來還有很多人在做各種不同的嘗試,包括電影節的人,包括八樓的人。

 

從我加入電影節的第一屆開始,來來去去的共工有不少。留下來的繼續參與電影節的朋友固然好,但是離開了電影節的人,也許是因為八樓這個平台,也沒有消失於人海中。我們往往在某些場合,某些日子,會再見。他們也許會出現在舊區重建的街坊互助組織。他們也許加入草根NGO幫助社會弱勢群體。他們又或許會進入政治圈,成為議員助理,從政策的層面為弱勢發聲。這些散落在公民社會各個角落的大家,常常會在八樓再相見。他們來借大聲公,我們在開會。或者他們來開會,我們在收拾器材準備出去做街頭放映。大家相見,噓寒問暖,交流資訊,感覺還是在一起。也許,有些人離開電影節之後並沒有參加什麼組織,回到校園回到工作崗位,但是某天,大家會在街頭相見,會在某些公民社會活動再碰頭。

 

八樓就是這麼神奇的地方。像一個學校,產生一屆又一屆的校友,而這些校友會因為某些共同的理念產生各種的連結。這裡又像一個散漫的農夫,播下不同的種子,看著他們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土壤裡長出各異的花。這裡,也可以說什麼也不是,只是一個雜物房,大家各取所需,各種在公民運動當中重要又往往缺乏的資源:空間,器材,人力支援。

 

之前,我離開了香港一段時間。在台灣某個公民組織的活動裡面,我被邀請參與他們的讀書會。讀書會就在他們組織的辦公室。這個辦公室也是充滿著二手傢俱,各種書籍,以及那淡淡的煙草味。在那個空間,不知為何我覺得有點「賓至如歸」,很快就找到一個舒服的位置。之後我回到香港,回到電影節的籌備工作,自然也會到八樓開會。在踏入大門的一刻,一份從來沒有過的「暖流」從頭髮滲透到腳趾。並不是什麼肉麻的來自同伴的噓寒問暖,更不是什麼繾綣的懷舊(nostalgia),只是很簡單的一個「回來」的感覺。在這裡,感覺被人包圍,而這些人是讓人可以舒服地表達而會受到尊重的。這些人組成的是一個網絡,不是互聯網式的不確定性,而是人類世界可感知的守望相助。

或者,從一開始踏足八樓,我嗅到的就是這個味道,屬於人的味道。這份由不同的人組成的味道,這個實實在在的網絡,是有機地發生的,通過時間的累積,難以複製,一直一直發生著。

 

 

註*:社運電影節是自治八樓和草根媒體影行者合辦的年度節目,透過放映和討論關於世界各地人民抗爭的影片,以影像介入社會。

 

浸會大學畢業生 klavier

========================================

共治八樓:
我們是一班關注社會/社運狀況的朋友,通過八樓/自治八樓走在一起。我們不是自治八樓的成員,只是一班大專生、基層職青、基層職中、關社師奶、關心性別/勞工/土地議題的社運團體參與者。
多年來,我們都在不同時候獲得過八樓的社運支援,或因這個地方的支援而開始關注社會,介入社會運動的人。
得知八樓可能面臨被現屆學聯關閉,我們擔心,一個深具香港本土社會運動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地方會消失,故,我們希望,透過製作此網站和臉書專頁,既讓更多人認識自治八樓,亦與大專生及社會公眾,談談對社會運動未來的渴望及願景。[詳見:我們是誰]

更多各方朋友與自治八樓的相遇故事,請往:
http://wp.me/P90FLj-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