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當一個又一個的沉默,逐漸便是被消音…
從沒有想過學生攪一個活動可以受盡各方的壓力、制肘,假如,當時不是學生身份、沒有各方的支援,那麼可能被退學、自我的滅聲。
認識自治八樓這個空間及透過這個空間去認識更多的人,是源於當年於大專院校舉辦性/別文化節,由於校方的反對及壓力,導致當年整個文化節強制地被停止舉行,沒有任何對策想像及不甘平白地取消,因此尋求各方意見及協助,自治八樓便是其中一個媒介、橋樑,亦因此開啟了我往後更多社會行動的連結,同時亦令不同人士透過自治八樓而連結在一個社會行動中。
衙前圍村,於香港人眼中被稱為香港城市中最後一條圍村,於村內居住及營商數十年、甚至數代的村民而言,是一個家、一個根。由於村民是基層,沒有資源及人丁單薄,許多的抗爭行動如音樂會、示威行動及衙前墟等,所需要的物資及人力均是源自自治八樓。也許你會說,資源、人力,其他人或團體都可以提供,然而,不同的是,自治八樓是一個令你開拓眼界的空間,讓你的視野不是望眼前,而是遠方,如提供不同建議讓你對行動有更多想像。參與活動不是只有資源的投入便是等於參與,而是用心的投入,因為、希望有一個好的民主社會、減少貧富懸殊的情況、為公義、抱不平等等各種原因,令各方聚在自治八樓這個空間、令互不認識的人亦會支援其他行動,而聚集在此空間的大家,確信都為相近的理念而努力而互相支援。就反對衙前圍村重建的抗爭過程中,亦因有自治八樓這堅實的後盾及連結,令力量更大。
有燈就有人 齊齊趕走黑暗
確信自治八樓的理念、讓擁有共同理念、不分國界、沒有差別、讓大家走在一起。這個空間聚集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力量,亦是累積力量、更多的聲音去撼動高牆。
=======================
共治八樓:
我們是一班關注社會/社運狀況的朋友,通過八樓/自治八樓走在一起。我們不是自治八樓的成員,只是一班大專生、基層職青、基層職中、關社師奶、關心性別/勞工/土地議題的社運團體參與者。
多年來,我們都在不同時候獲得過八樓的社運支援,或因這個地方的支援而開始關注社會,介入社會運動的人。
得知八樓可能面臨被現屆學聯關閉,我們擔心,一個深具香港本土社會運動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地方會消失,故,我們希望,透過製作此網站和臉書專頁,既讓更多人認識自治八樓,亦與大專生及社會公眾,談談對社會運動未來的渴望及願景。[詳見:我們是誰]
更多各方朋友與自治八樓的相遇故事,請往:
http://wp.me/P90FLj-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