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是利東街May姐,
我是69歲老人家,是舊區重建、利東街樓梯檔,租客。
15年前,利東街被市區重建局通知要重建,該重建區被市建局命名為H15,於是有了H15關注組(下稱關注組),我是其中一份子。當然亦是不情願的被迫離開之一份子,那時不知道怎麼辦,認識到八樓的朋友,知道什麼是人權,亦有幸找到專業人士從中學習,聽到外國的經驗例如英國的錢幣街、日本的六本-木,然後H15關注組就設計了可走可留的「啞鈴方案」我們就設計了啞鈴方案。
當年接近六年抗爭中,得到八方支援的同時、亦認識八樓各朋友。有賴八樓借地方讓我們關注組,開秘密會議。幾年裡,借場有場地、借大聲公有大聲公、及借人力等,可以借的八樓都協助,我們是弱勢的一群,他們都無條件的協助 。
03到07年,雖然現在的利東街亦告一段落,但H15關注組直到今天還維持每個月都有一晚接受各大學的同學揾我們分享經驗 而完成份功課,分享我們利東街的民主規劃。
我和八樓的十數年來、從分析、分享、交流、學習中,學懂了什麼是社會不公、人權、居住權、互助,後來將力量發揮到市建局的其他重建項目。
八樓絕對是一所另類非正規學校。而我就是八樓的另類長者學生。
在這十多年、經常借用自治八樓,它提供了場地給我們重建朋友開會、與會期間也提供認知,給我們選擇,有行動時、行動裝備、提供物資、人手協助。例如面對傳媒、如何面對警察等等。
我以前也有上過九樓(註一),那時是參加一些外國人的交流會,我不懂英語,有人在旁協助翻譯。
現在得知自治八樓也面臨被迫遷!市建局通知人現在來重建,根本冇協商的機會,而現在只作通知,根本未有共識,就通知搬遷,咁同市建局迫遷有乜分別?
我十分難過,因為現在我們正面對土瓜灣的六個重建項目,我們的物資,開會場地等,也同時面臨無處棲身!:•(
一紙通知令 = 一紙迫遷令
May 姐
註一:即學聯位於威特大廈九樓的辦公室,俗稱九樓。
==========================
共治八樓:
我們是一班關注社會/社運狀況的朋友,通過八樓/自治八樓走在一起。我們不是自治八樓的成員,只是一班大專生、基層職青、基層職中、關社師奶、關心性別/勞工/土地議題的社運團體參與者。
多年來,我們都在不同時候獲得過八樓的社運支援,或因這個地方的支援而開始關注社會,介入社會運動的人。
得知八樓可能面臨被現屆學聯關閉,我們擔心,一個深具香港本土社會運動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地方會消失,故,我們希望,透過製作此網站和臉書專頁,既讓更多人認識自治八樓,亦與大專生及社會公眾,談談對社會運動未來的渴望及願景。[詳見:我們是誰]
更多各方朋友與自治八樓的相遇故事,請往:
http://wp.me/P90FLj-30